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频道 > 热搜鲜 >

震后6天,久违的暖阳给抗震人员慰藉与希望

导读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陈洪胜 乔栋 24日清晨朝霞满天,青海民和县大川乡金田村仿佛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白天的太阳,是震后6天里最温暖和煦的一次,最高气温也回升到5度。对于已经连续奋战了几个昼夜的中交一公局集团抗震救灾人员而言,久违的…

 震后6天,久违的暖阳给抗震人员慰藉与希望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陈洪胜 乔栋
24日清晨朝霞满天,青海民和县大川乡金田村仿佛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白天的太阳,是震后6天里最温暖和煦的一次,最高气温也回升到5度。对于已经连续奋战了几个昼夜的中交一公局集团抗震救灾人员而言,久违的暖阳的确是难得的慰藉。
距离帐篷不远处,几十台挖掘机、装载机挥舞着大臂,高举着铲斗,自卸车来回穿梭其间,在马不停蹄地转运淤泥。这种看似熟悉不过但非同寻常的作业方式,让现场每一个人的心情轻松不起来。眼下,到了搜救抢险的最后阶段,他们还在竭尽全力搜救。他们依然坚持着,期待奇迹能够出现。
从来没有轻易抛弃,也就不会轻言放弃。孙国一作为一公局集团前方抢险负责人,待人亲和,遇到熟悉抑或不太熟悉的,都会递上一支烟简单打个招呼。在飘渺的烟雾中,大家寒暄上几句,既是了解进展计划,也是彼此间的安慰鼓励。在他抵达灾区的19日下午,之前和之后陆续就位的几支队伍纷纷聚集在了一起,短时间内凝结成了一支强大的救援力量。
无需战前动员,主动认领任务。几支队伍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采取一体作战,分头行动的方式,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担当社会责任,在进村入户的关键道路之上,快速疏通生命通道。协助消防救援部门,第一时间展开砂涌地带的搜救抢险。
极为罕见的砂涌带来了极为复杂的灾情、极为艰巨的搜救,但面对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期待的眼神,孙国一和他的搜救抢险突击队员们怎能不感同身受,丝毫不敢懈怠。从清晨顶着严寒出发,深夜披着寒霜回归,他们中间大多数人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有的站得腰酸背痛,有的冻得浑身僵硬。有些村民看到操作手们住在帐篷里有点挤,纷纷喊他们到自个家里住。有些村民担心他们加班吃不饱,主动杀羊蒸馍,买上一箱箱水果,送到一公局集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帐篷前。
即使抢险再苦再难,但抢险队员们有着难以言表的感动情愫和精神动力。即便是废墟之上,每天袅袅炊烟升腾,透露着顽强的生活气息。一群心灵手巧的妇女们们和面洗菜,忙前忙后,为抗震救灾的军民集中供应着一天三顿热腾腾的饭菜,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味蕾。熬饭炒菜、拉面粉汤、旗花面油饼,拥有着浓郁西北风味的饮食,可以让劳累一天的抢险人员吃饱吃好。
生活在继续,地震震不垮英雄的甘青人民的脊梁。搜救在坚持,任务压不倒英勇善战的中交将士的肩膀。一公局西北公司青海乐化高速项目经理王震雄平时既忙着收尾项目的收官,也盯着新上项目的进展,还要忙于专业考试。奔赴灾区后,他集中精力忙抗震,几天没有好好合眼睡一觉,一会防着随时可能到来的余震,一会守着机车人员全过程安全,像一根钢钉扎在第一线。一公局三公司青海加西公路项目党支部书记高代伟58岁了,连续几天加班加点干,让他明显感觉到精力不够。可累归累,该干的分内活一项也没落下,该忙的操心事一件也没省下。“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以80后、90后居多的项目团队里,老书记在他们身边,是定心丸、主心骨一般的存在。
临时安置村民的一排排帐篷间,一群年少的孩童在奔跑打闹。或许刚刚过去惊天动地的灾难,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暂时没有留下太多的阴影。但等他们长大以后,一定会明白,这个彻骨严寒的冬天,因为来自五湖四海的紧急驰援,以爱和勇气的名义,在宁静祥和的村庄上空,弥漫着连绵不绝的温情。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